德國專家:中國不再被美國氦氣“卡脖子”
來源: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10月16日報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14日報道,近年來,中國一直在謹慎減少對美國氦氣的依賴。氦氣是一種稀有的戰略資源,廣泛用于醫療以及半導體和量子計算機等高科技行業。
中國的努力涉及一系列措施,包括使海外供應多樣化和通過科技突破來增加國內生產。
專家認為,這一戰略看起來正在奏效。
報道稱,中國過去使用的氦氣大部分是依賴美國的。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執行合伙人約斯特·維貝克說:“如果中國面臨氦氣短缺,那將對技術進步產生巨大影響,因為氦氣在許多領域都十分重要。”
但是維貝克說,美國眼下如果在對華技術戰中試圖把氦氣當作“武器”,其潛在影響將“微不足道”。他說,美國如今在中國氦氣進口中的占比低于5%,卡塔爾幾乎占到90%,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氦氣也越來越多。
維貝克說,美國可以限制卡塔爾獲得氦氣提取技術,作為約束中國的一種方式,但“損害與卡塔爾的關系對華盛頓來說得不償失”。
美國科恩布盧思氦氣咨詢公司總裁菲爾·科恩布盧思說,從供應能力的角度看,美國供應的氦氣接近全球的一半,但還有其他主要供應國,尤其是俄羅斯。
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由技術驅動,對這種氣體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氦氣可以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這對量子計算機、粒子加速器等尖端設備的冷卻至關重要。氦氣也極其穩定,可用于計算機芯片等靈敏產品的制造。
報道稱,在半導體行業快速發展的推動下,中國已成為世界最主要的氦氣用戶之一,且氦氣消費量仍在快速增長。
氦氣是天然氣生產的副產品。雖然中國有天然氣,但其中只含微量氦氣,因此直接提取對于大規模生產來說成本太高。
瑞士《環境科學前沿》雜志此前發文稱,一旦美國在氦氣出口上對中國“卡脖子”,中國的氦氣供應將“受到極大限制”。該文稱,美國在氦氣儲量和最先進的氦氣提取技術方面處于全球絕對領先地位。
但是,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在氦氣提取及相關設備開發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美國長期以來的壟斷。
據報道,2020年,中國開設第一家能夠以商業規模生產氦氣的大型工廠。為這個項目提供支持的中國科學院表示,在位于中國西北部的這座工廠成功地從天然氣中提取出氦氣。
此外,科學家也在尋找氦氣的替代品,以創造高科技行業所需的超低溫度。
一個包括中國科學院物理學家在內的國際團隊發現一種鈷基三角晶格量子磁性材料,理論上可以在不依賴氦氣的情況下實現超低溫度。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今年1月的《自然》雜志上。
據了解,中國的純氦產能在2020年之前相對較低。但是,2020年至2023年期間,由于氦氣提取技術的進步,中國的產能大幅擴張。
不過,維貝克指出,盡管中國的氦氣產量增長迅猛,但中國消耗的氦氣仍主要依賴進口。
預測顯示,到2028年,中國所需的氦氣仍將有60%依靠進口。但是,相關機構指出,中國國內的氦氣生產可能成為一個強有力的談判籌碼,以阻止外國供應商隨意提高價格并切斷供應。(編譯/趙菲菲)